
SERVICE PHONE
363050.com发布时间:2025-09-25 04:35:16 点击量:
渝超,重庆城市足球联赛,渝超赛程,渝超直播,渝超积分榜,渝超球队/渝超(重庆城市足球联赛)为重庆足球迷带来最新赛程、比分、积分榜、球队信息及直播入口,精彩赛事一网打尽。
第1眼TV-华龙网讯(首席记者 陈美西 冯珊)大足五金千年淬火,声名远播。好的刀具,关键在于锻打,对行业发展来说同样如此。
改革开放以来,大足五金经历了一场“淬火重生”的产业变革。为了助力五金产业做大做强,大足五金商会通过“保姆式”服务、“娘家式”保障,构建起从采购降本、平台建设到品牌塑造、市场拓展的全链条赋能体系,助力大足五金从“小散乱”迈向“高精尖”,为区域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清晨,大足区钢材加工配送基地内,机器轰鸣,钢材经切割、锻压后被送往周边企业。
钢材料采购,曾是大足五金企业的“成本痛点”。过去,企业各自采购钢材,议价能力弱、物流成本高,甚至因原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产品品质。
“现在‘家门口’就有配送基地,原材料成本降了,我们工厂基本上可以实现零库存!”重庆桥丰五金制造有限公司负责人黎勇感慨。这一转变,源于大足五金商会党支部的“破局”之举。
大足五金商会党支部书记何伟介绍,2020年,商会党支部牵头组建“重庆市大足贸易公司”,联合60家企业组建采购联合体,党员骨干带队与攀钢、重钢等供应商谈判“砍价”,最终将钢材采购价压低10%以上。
随着“大足区钢材加工配送(成渝)基地”落地,党员技术骨干深入企业调研需求,定制化提供钢材预处理服务,进一步为用材企业节约采购成本5%。
“党建链”串起“产业链”。商会推动成立物流、建材、五金等链上产业党总支,定期召开联席会,共同攻克技术难题。例如,针对刀具热处理能耗高的问题,链上企业联合研发余热回收装置,使单条生产线万元。
“近三年,商会通过集中采购、共建基地等方式,累计为会员企业节约成本超5000万元,链上企业协作效率提升30%。”何伟说道。
走进大足五金科技园,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刀具、汽摩配件等企业生产线井然有序。这里曾是一片荒地,如今已成为大足五金转型升级的“产业地标”。
党建引领下,大足五金商会承接建设大足五金科技园,筹集资金逾2亿元。成立党员先锋队,负责协调解决建设中的各种难题,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党员技术骨干深入企业调研需求。强化合作提效率,在基地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加强链上企业交流合作,共同攻克技术难题,提高运营效率。
目前,园区已入驻36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4000余个,彻底改变了过去“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散乱格局。
硬件升级的同时,商会党支部将目光投向“软实力”提升。针对行业无序竞争问题,党员专家牵头制定《大足锻打刀具》《民用剪刀》等4项团体标准,明确从原材料到成品的全流程质量规范。“标准实施后,劣质产品退出市场,我们的高端刀具销量增长了不少!”重庆邓氏厨具制造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修建说。
品牌保护亦同步推进。商会协助“大足锻打刀”注册国家证明商标,推动《龙水小五金锻打技艺》列入市级非遗名录。2024年,“邓家刀”获评“中华老字号”,成为大足五金首张“国家级名片”。
在重庆刀之翼木材加工有限公司车间,刀柄刚下生产线几分钟,便被运往桥丰五金进行组装,随后在不远处的昊锐包装科技(重庆)有限公司进行包装,销往全球。
“过去跨省找配套,现在‘链上邻居’就是合作伙伴,企业生产成本下降起码10%!”桥丰五金负责人黎勇说。
近年来,商会开展“链式招商”,组织企业赴义乌、阳江等地考察,引进20余家物流、包装企业落户龙水镇,形成“原材料—加工—包装—销售”闭环。2024年,大足五金产品出口额达101.08亿元,同比增长15%。
展会经济同样火热。商会每年组织企业参加广交会、东盟博览会等国内外展会,党员带队布展、洽谈,助力企业拿下海外订单。在2023年德国科隆五金展上,大足企业展出的锻打刀具引发采购商围观,现场签约超200万美元。
大足五金还积极进军旅游市场。邓家刀通过非遗工坊、刀剑博物馆,打造集文化体验、科普教育、产业观光于一体的工业旅游目的地,成为传统制造业向文旅融合转型的典范。
走进邓家刀博物馆,游客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到历代刀具的演变,还能通过影像资料、实物展陈了解大足锻打刀的历史。在生产车间,游客可以近距离观看工匠锻打、淬火、打磨的全过程,让五金工业游充满体验感。
“未来,游客不仅能买刀,还能‘打刀’,让大足五金真正‘看得见、摸得着、带得走’。”商会党支部书记何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