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RVICE PHONE
363050.com发布时间:2025-09-03 10:46:27 点击量:
渝超,重庆城市足球联赛,渝超赛程,渝超直播,渝超积分榜,渝超球队/渝超(重庆城市足球联赛)为重庆足球迷带来最新赛程、比分、积分榜、球队信息及直播入口,精彩赛事一网打尽。隨著2025年A+H股上市銀行中期業績披露,銀行理財公司的上半年“成績單”紛紛放榜。9月2日,北京商報記者統計發現,共有24家銀行在半年報中披露了旗下理財公司的2025年上半年經營情況,從凈利潤表現來看,呈現多數增長、少數下滑的格局,合計實現凈利潤156.67億元。在理財餘額(管理規模)方面,不同理財公司之間呈現分化態勢,多家機構增長超10%,但也有機構呈現理財餘額下降。分析人士稱,長期來看,理財公司需強化多資産投研能力、産品差異化創新能力、數字化運營效率及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通過精準定位構建核心競爭力。
9月2日,北京商報記者通過A+H股上市銀行中報發現,目前已有24家銀行披露旗下理財公司上半年經營情況,凈利潤合計156.67億元。
從盈利能力來看,頭部理財公司仍佔據主導地位。招銀理財以13.64億元的上半年凈利潤居於首位;中銀理財、農銀理財、興銀理財、信銀理財、光大理財緊隨其後,上半年凈利潤均超10億元關口,分別實現13.58億元、12.73億元、12.62億元、11.96億元、10.63億元,構成盈利“第一梯隊”;工銀理財、浦銀理財、建信理財、交銀理財、平安理財則形成“第二梯隊”,上半年凈利潤分別為9.92億元、9.25億元、8.25億元、7.73億元、7.00億元。另外,中郵理財和民生理財上半年凈利潤也超過5億元。
從增速來看,理財公司則呈現顯著分化特徵,浦銀理財成為上半年凈利潤增速最高的機構,報告期內該公司實現凈利潤9.25億元,同比增幅達76.19%;上銀理財、渝農商理財分別以37.35%、28.26%的同比增速位列第二、第三位,上半年分別實現凈利潤1.14億元、1.77億元。此外,中銀理財、華夏理財也展現出較強的增長動能,凈利潤同比增速均超20%,分別為22.23%、21.73%,上半年凈利潤分別為13.58億元、3.81億元。
談及理財公司盈利增長的核心邏輯,博通諮詢首席分析師王蓬博指出,多重因素共同支撐部分機構實現業績增長:首先,在存款利率持續下行的市場環境下,居民儲蓄向凈值型理財産品遷移的趨勢加速,為理財市場帶來穩定的資金流入;其次,資産端,機構通過加大權益資産配置比例、優化“固收+”策略等方式提升組合收益水準,進一步增強産品市場吸引力;再者,客戶基礎與代銷網路都在共同推動資産管理規模擴張,為利潤增長奠定基礎。
不過,也有理財公司在上半年出現了凈利潤的同比下滑,其中,平安理財上半年實現凈利潤7.00億元,較2024年同期減少4.92億元,同比下降41.28%;青銀理財同比降幅達35.68%,上半年凈利潤為1.19億元;建信理財、杭銀理財、興銀理財、招銀理財、渤銀理財也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對於部分機構盈利承壓的原因,王蓬博進一步分析稱,規模效應存在天花板,難以無限擴大,而行業普遍推行的降費趨勢直接壓縮收益空間,為拓展渠道而讓利的現象也會進一步攤薄利潤,當然頭部機構在資源與能力上的優勢也會形成競爭擠壓。
2022年,理財産品正式步入全面凈值化時代。然而,受股市、債市波動影響,市場多次出現“破凈潮”與“贖回潮”。2025年上半年,隨著市場環境逐步改善,銀行理財市場實現了平穩修復與擴張。
從行業整體數據來看,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年度報告(2025年上)》數據,截至2025年6月末,理財公司存續産品數量達2.79萬隻,存續規模為27.48萬億元,較年初增長4.44%,同比增長12.98%,佔全市場的比例達到89.61%。
具體到理財公司的表現上,在資産管理規模的激烈角逐中,招銀理財以2.46萬億元的雄厚規模穩居榜首,持續領跑同業。不過,其資産管理規模較上年末下降了0.04%。招商銀行在業績報中表示,截至報告期末,招銀理財所管理的理財産品餘額雖較上年末有小幅下滑,但相較于一季度末,已實現971.29億元的增長。
同樣身居2萬億元規模大關之上的還有興銀理財和信銀理財,其中,興銀理財資産管理規模約2.32萬億元,較去年底增長6.34%;信銀理財在今年上半年更是實現了規模的突破性擴張,其理財産品規模較去年末增長7%,從1.99萬億元躍升至2.13萬億元,成功躋身2萬億“俱樂部”。
規模超萬億元的還包括六家國有銀行旗下理財公司,以及光大理財、浦銀理財、平安理財、民生理財。不過,頭部玩家中,也有機構呈現理財餘額規模的下行,包括建信理財、農銀理財、工銀理財等。
增速方面,有多家公司表現出強勁的增長動力,例如,寧銀理財截至6月末資産管理規模達6011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6.95%;中郵理財、杭銀理財等公司規模增速也超過10%。
不難看出,在規模方面佔據較強優勢的仍為大型國有商業銀行及股份制銀行旗下的理財公司。在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看來,這反映出“母行資本+渠道+投研”三位一體優勢,渠道及投資者更信賴頭部機構,中小銀行理財公司會面臨獲客成本與資産獲取的雙重擠壓。
從整體趨勢來看,王蓬博指出,當前理財公司的表現體現了理財市場專業化轉型中馬太效應的深化,頭部機構憑藉投研、風控、渠道的綜合優勢鞏固行業地位,推動行業規範化程度提升。這一趨勢將壓縮中小機構生存空間,使其面臨客戶流失與規模收縮的壓力,部分機構需轉向細分市場或尋求合作。他建議,長期來看,理財公司需強化多資産投研能力、産品差異化創新能力、數字化運營效率及全面風險管理體系,通過精準定位構建核心競爭力。
在分析人士看來,隨著權益市場的回暖、養老理財逐步獲得市場認可,也將為理財公司帶來新的發展契機。柏文喜認為,在産品設計方面,理財公司可推出“低波動權益”(紅利低波指數、量化對衝等)系列産品;發行“目標日期/目標風險”養老理財,平滑波動。在業務開展方面,可與券商、基金合作開發ETF或指數增強策略,降低自建團隊成本。同時,加強投資者教育,通過線上直播、線下路演傳遞長期配置理念。在這一過程中,中小機構需通過差異化、精細化和科技化突圍;面對居民權益配置升溫,理財公司應“先穩後增”,通過低波動策略、養老場景和長期資金對接實現平穩過渡。
免責聲明:中國網財經轉載此文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不代表本網的觀點和立場。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站註明“來源:中國網財經”的所有作品,均為本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86-10-88828000網際網路新聞資訊服務許可證號
關於我們 法律顧問:北京岳成律師事務所外宣服務與廣告服務 違法和不良資訊舉報電話舉報流程